虹软科技12月27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1年12月23日接受211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第一部分、公司经营情况说明 (一)虹软科技2021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情况 虹软科技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20.80%,年初至第三季度末营业收入4.47亿元,同比下降10.74%;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653.67万元,同比下降60.02%,年初至第三季度末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41.69%;第三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2,522.98万元,同比下降68.22%,年初至第三季度末归母扣非净利润9,437.01万元,同比下降44.83%。 (二)各项业务的进展 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着眼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前瞻性技术,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推进公司稳健发展。紧紧围绕“1+2+N”整体发展的策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经营计划: “1”-手机视觉算法业务,公司深入布局市场增长点,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迭代,继续巩固在智能手机影像行业中视觉算法的全球领头羊。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影像能力愈发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核心诉求。2021年三季度,公司与MediaTek发布的天玑系列5G移动芯片天玑810,这款5G移动芯片将为终端带来强劲的性能、出色的影像和更智能的显示技术。包括与虹软科技合作的AI-Color技术,以及在暗光环境下的降噪技术。 虹软作为高通在AI视觉行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基于高通最新芯片平台开发了AR纸片人、AR涂鸦、3D建模等多款AR“黑科技”的新产品。 近几年伴随3D摄像头在智能手机旗舰机型上的普及,3D AR应用也慢慢变得多地涌入消费者的视线。同时AR应用的发展趋势也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视觉观看层面,更丰富、更精准、更立体的人机互动成为重要方向。 “2”-智能驾驶和屏下光电解决方案两大业务 智能驾驶业务方面,公司认为智能驾驶是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及重点开发拓展的市场。 (1)现阶段的车载市场摄像头已成为智能汽车主流配置所必备的传感器,高端智能车搭载摄像头已经超过12颗。公司自2018年开始研发智能驾驶相关产品,目前虹软VisDrive已涵盖聚焦舱内服务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乘客监控系统(OMS)、视觉互动系统(Interact)、生物认证(Authenticate),以及聚焦舱外“行驶安全智能”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盲区检测系统(BSD)、3D 环景监视系统(AVM)、AR抬头显示(AR HUD)、报告期新增的移动物体侦测(MOD)等极易集成的模块化标准解决方案,支持客户根据市场定位进行选择性搭载,从而打造出专属差异化竞争优势。 (2)公司与高通、联发科、瑞萨等芯片厂商广泛合作,力争为主机厂提供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公司持续加大对智能驾驶前装的技术、人才投入,持续创新,不断深化与主机厂商和Tier 1的项目合作,2021年第三季度新增了合众新能源等国内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厂商定点项目。到目前,前装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上汽、理想、一汽、东风、合众新能源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基于高通Qualcomm平台的长城智能座舱定点项目已在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我们能看到慢慢的变多的客户正在采用虹软VisDrive的解决方案,但是从定点到量产需要时间。我们在智能驾驶的领域依然会紧跟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以智能座舱为核心壁垒,拓展智能驾驶领域,尽最大可能推广我们智能驾驶一站式解决方案。 屏下相关光电解决方案,对于核心器件,公司持续投入研发,逐步建立多供应商体系,为后续稳定供货提供技术和产能上的保障。 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公司镜头式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在已具备低误识率、低耗时、高安全性特性,并满足终端厂商与支付服务供应商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了安全性指标,加入辅助硬件对3D假指纹防伪的预研,并且还开发了测量心率等人体属性相关的监测功能。光学屏下指纹已形成三款可落地量产产品,产品版本持续更新、迭代。 屏下亮度环境光传感器芯片(ALS):在原有技术设计产品上,公司积极布局开发环境光强度检测、色温检测以及接近检测的三合一芯片,从技术方案预研、整体架构设计到芯片电路设计环节已完成。 “N”-视觉开放平台等AIOT领域 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算法的精度以及性能。继续深化与各个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在不断输出虹软技术的同时,通过加强生态产业链互通,有效减少客户技术产品选型周期,加速客户项目落地。 第二部分、参观公司环节 第三部分、提问与回答环节

  答:公司是否进入某一市场,主要从三个角度考虑。首先,有没有巨大的市场,是否解决市场痛点,这是基本前提;第二,虹软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得好;第三,是否会和我们现有的合作伙伴、客户产生冲突。

  答:公司以技术能力为支撑,关注产业发展产生的新技术需求,与高通、联发科、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舜宇光学等平台、传感器、摄像头模组厂等产业链上下游主流的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与产业链内主流公司长期、广泛的合作,掌握了持续开发、迭代与硬件更加匹配的算法的能力,通过共同研发、持续合作交流,不断提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产品与移动芯片、硬件设备等适配性,得以在客户提出技术需求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响应,提供低能耗、高效率、硬件平台适应性广的解决方案,保持技术持续处于行业最前沿。

  答:智能驾驶业务公司与各汽车主机厂商、芯片平台厂商、供应链厂商广泛合作,力争为主机厂提供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智能驾驶前装以销售纯软算法产品为主,主要销售聚焦舱内与舱外的八大类产品,现阶段单车价格取决于汽车搭载公司算法产品的数量和功能,从几十块钱到200块钱不等。但公司现在销售的产品是我们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一个认知,以后也会根据客户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增加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智能驾驶前装定点收入按照计件模式收费,计件模式下,公司一般在次季度与客户核对装载数量、确认收入。

  问:一些手机品牌有自研的算法,对公司有影响吗?那公司算法技术的优势在哪?

  答: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深耕视觉人工智能领域多年,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早自2003年公司便明确了在嵌入式设备研发相关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方向,至今在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已有深厚的积累,并建立了全面、复杂的多平台适用的底层嵌入式开发库。积累的算法具有高度的紧凑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易调用性,可以在高性能、有效大幅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运行,并自主研发了诸如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三维重建和虚拟人体动画等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体系。公司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新创技术在首发周期属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满足目前市面上中高端智能手机大多数与视觉相关的技术与应用的算法需求,且公司的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在除苹果之外的主流手机品牌的大部分旗舰机型上获得使用。多年以来,部分有实力的手机厂商自研算法,也是手机厂商自身经营规划,但不会对我司身为专业算法提供商造成较大影响。

  答: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在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磨合出一支以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骨干的核心研发团队,充分掌握核心技术算法,并进一步落地成为成熟的商业产品。通过长期的潜心学习,公司始终立足于领域内的最前沿,建立和长期保持行业内经验积累和能力上的领先优势。

  答:公司目前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上汽、理想、一汽、东风、合众新能源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前装从定点到获得收入的周期比较长,从规模量产并最终完成终端销售周期基本需要2-3年左右。我们第一个定点是在2018年底拿到的,更多的前装定点项目是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度取得,后续具体需看项目进展和客户最终量产的进度。

  答:随着5G技术的发展,影像能力愈发成为智能手机用户的核心诉求。2021年三季度,公司与MediaTek发布的天玑系列5G移动芯片天玑810,这款5G移动芯片将为终端带来强劲的性能、出色的影像和更智能的显示技术。包括与虹软科技合作的AI-Color技术,以及在暗光环境下的降噪技术。 虹软作为高通在AI视觉行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基于高通最新芯片平台开发了AR纸片人、AR涂鸦、3D建模等多款AR“黑科技”的新产品。 近几年伴随3D摄像头在智能手机旗舰机型上的普及,3D AR应用也越来越多地涌入消费者的视线。同时AR应用的发展的新趋势也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视觉观看层面,更丰富、更精准、更立体的人机互动成为重要方向。

  答:公司作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加快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新产品的迭代与开发是需要不断持续的。公司目前除手机视觉算法业务外,主要的投入在智能驾驶业务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

  答:智能驾驶业务,公司现在销售的是纯软的产品,这是我们自己对目前市场需求的一个认知,以后也会根据客户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增加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价值量。同时,公司也会持续对智能驾驶产品进行投入,快速提升并实现创新,目标是力争成为车载视觉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答:在智能座舱视觉解决方案和部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中,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有目前市场急需、性价比更高的主动安全监控解决方案。公司主要技术方案有:①Tahoe系列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能够在小型低性能芯片上实现人脸识别、驾驶员疲劳分心、危险动作及驾驶员离位检测,支持安全带提醒、自动对于不同安装位置进行分心功能的自适应调整,为行业用户提供低成本DMS解决方案。②Kunlun系列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针对大型载货车辆,在小型低性能芯片上实现人脸识别、驾驶员疲劳分心、危险动作及驾驶员离位检测,车辆盲区检测、空满载检测等功能,支持安全带提醒、自动对于不同安装位置进行自适应调整,支持车辆车头盲区的检测、右侧盲区的检测,降低了误检。③Superior系列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广泛适配各种车型,满足后装市场人脸识别、驾驶员疲劳分心,ADAS等功能,并具备GPS功能,提供行业内全功能AIBOX解决方案。针对商用车的ADAS进行行业定制,优化不同驾驶场景下,例如前车插入、离开、急刹的场景的情况。④Baikal系列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基于多颗低成本芯片,进行有效融合、同步,实现满足细分行业要求的驾驶员监控系统、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盲区监控系统、360°环视系统一体化功能需求,为行业用户提供标准的解决方案,解决行业内复杂的定制化需求。

  答:公司注重员工的培养与发展计划,基于人才战略和岗位要求,系统分类制定培训课程,组织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员工之间沟通和友谊,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营造活力、健康、快乐的氛围,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和发展。公司研发人员连续三年占公司全部人员比例达65%以上,其中硕博学历人员超过50%,研发人员维持稳定。研发队伍员工的年龄、学历、从业年限结构合理,内涵活力并重,是虹软科技研发实力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重要保障,是虹软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问:现在市场上对软件研发技术人才需求大,人才争抢激烈,公司如何对技术、数据信息等重要资产进行安全保障?

  答:公司已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及质量控制措施,包括:(1)公司已与所有员工签署了保密、竞业禁止协议,且均在有效履行中;(2)公司已建立了完备的源代码管理系统,严格控制代码的访问权限,确保源代码安全;(3)公司已建立完备的漏洞管理系统,严格控制漏洞信息访问权限控制,确保漏洞信息安全;(4)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降低个别的、静态的技术失密给公司带来的风险;(5)公司已采取了诸如严格执行研发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内部保密制度、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保护等相关措施;(6)公司核心岗位均配备了多人负责,以最大程度降低个别员工离职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答:公司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①固定费用模式: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固定金额的软件授权费用。特定客户在软件授权期限内,针对某款、某系列的特定设备内,可以合法地把含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特定软件无限量装载在合约限定的智能设备上。②计件模式: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通常情况下,公司会与客户就不同生产数量区间,约定阶梯价格,保障双方利益。智能驾驶业务目前按计件模式收费,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市场与业务的扩大,公司会使用固定费用模式与计件模式两种收费方式。

  答:公司在先进技术的产品化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将核心技术与行业 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让先进技术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公司的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和场景识别等产品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视觉人工智能具有较高的研发难度。不同于云端产品,智能终端的视觉人工智能产品始终需要考虑硬件能力的限制。虹软科技各类产品能够在不牺牲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在功耗及综合技术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虹软科技的产品对于不同的光线、环境和物体均有特定的识别与自适应算法,通过不同场景的不同策略来保障性能的可靠与稳定。虹软科技的产品化能力还体现在其技术的通用性和延展性上。凭借对行业演进规律的理解,公司形成大量模块化的产品和基础支持算法库,能够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虹软科技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快速提供相应产品,为行业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提供支持。

  答:在智能技术的浪潮正在各行各业中释放着创新的活力大环境下,公司也在持续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的拓展。与此同时,公司以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为核心,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开放给大众,以合作共赢的模式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在“技术开放+产业链生态”的赋能体系惠及下,开放平台所服务的开发者数量逐步增长,落地应用涵盖智慧办公、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校园等百余个 AIoT的细分行业领域。公司将延续不断的依据市场与产业需求,加大技术开放类别与范围,扩大对外合作深度,构建多方、多领域商业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

  问:公司员工工作的时间是什么类型?是待机工作时间较长,还是比较生活的工作型?

  答:虹软倡导“结果导向、高效工作”的工作理念,不是特别提倡加班。作为一家国际化企业,虹软有很多海外客户,工作时间上有时差,虹软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保障员工休息时间的前提下,会通过调班、调休等方式确保海内外工作不断联、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答:针对每一款智能设备的不同硬件特点,在有限的开发周期内,为客户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的智能设备在“性能-功耗-硬件成本”三方面达到最优平衡。通过采用公司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可以在既有硬件能力的基础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升成像质量,扩展成像效果;尤其是通过先进算法优化来有效控制智能计算所带来的巨量功耗,使得众多全新的智能拍照摄像及相关视觉应用成为可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设备的性价比,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多种场景中,并且仍在不断探索新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和终端应用场景。

  问:公司2020年度智能驾驶收入6000多万,为什么2021年1-3季度这块收入下降这么明显?

  答:公司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对智能驾驶业务进行了商业模式上的调整,同时受到后装市场客户业务波动及产业链芯片紧缺影响2021年智能驾驶业务有所下降。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整体战略是前装为重,后装先行,目标是力争成为车载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供应商,虽然调整了智能驾驶业务的人员布局,但智能驾驶后装市场对虹软的需求还是存在的,所以公司在后装市场仍然配置了一定的研发人才和市场业务人员,为后装市场的复苏做充分准备。

  答:公司目前前装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上汽、理想、一汽、东风、合众新能源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公司智能驾驶业务从前期摸索市场、摸索产品阶段,到现在围绕座舱和智能座舱芯片提供视觉解决方案,可以看到智能化发展下软件实力愈加关键,这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格局,这使得计算机视觉企业越来越受重视。在安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之下,单台车辆装载的摄像头会慢慢的变多,而每颗摄像头都将用到以视觉智能算法为核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会加大在汽车相关的市场投入、增加汽车销售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主要是用来执行和车载有关的,尤其是前装车厂和Tier1有关的定点项目合作;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是智能暗光增强解决方案、智能双(多)摄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2018年,公司获得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